??2017年12月10日中午12時許,位于四川綿竹市的在建寺廟九龍寺突發大火將“亞洲第一高木塔”燒毀。截至發稿,綿竹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最新通報稱,10日下午4時30分火勢已撲滅?;馂脑斐删琵埶麓笮蹖毜?、祖師殿、毗盧佛塔燒毀,過火面積800余平方米,無人員傷亡。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被無情的大火吞噬,給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遺憾,也成為文物保護、消防工作者的重大課題。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古建筑越來越受到火災的威脅。如何適應社會和經濟條件的變化,防止發生火災事故造成的損失,是消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就古建筑與火災原因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就消防對古建筑保護方面進行探討,以求得保護之良策。?
1.古建筑火災原因分析?
1.1雷擊起火?
古建筑物遭雷擊,或因雷電起火被焚毀的事件不勝枚舉。如文獻記載,明朝時北京故宮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擊被焚,永樂十九年,奉天、華蓋、謹身三殿遭雷擊焚毀;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門;萬歷二十五年歸極門雷擊起火,延至三殿,一時具燼。清光緒十五年,天壇祈年殿遭雷擊焚毀。1969年承德避暑山莊普佑寺,因未安裝避雷設備,遭雷擊起火,著名的法輪殿和周圍群樓、配殿94間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運城稷山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遭雷擊發生火災,經消防人員奮力撲救,大殿才免遭劫難,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毀壞。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明代建筑總鎮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遭雷擊起火,著火區部分屋頂坍塌。2010年7月24日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寶殿發生火災。經初步調查,起火原因為雷擊,燒損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920平方米。?
雷擊引起古建筑起火,有兩種情況:一是古建筑沒有安裝避雷設施而透受雷擊;二是古建筑雖然設有避雷設施,但避雷設施的保護范圍沒有達到要求,同樣可以遭受雷擊。?
1.2長期干旱、高溫?
導致古建筑特別是木制結構的建筑物或其間的堆積物自燃,引發火災。?
1.3生產用火?
如寺院加工香、燭,不慎引起火災。?
2.古建筑火災撲救難度?
由于古建筑所處的位置、古建筑的結構、古建筑內置設施等多因素的限制,形成火災撲救的障礙。一旦古建筑著火,火情往往不能及時有效地得到控制,故其損失往往慘重。?
?。?)大部分古建筑采用純木、磚木、土木建造,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大,經過千百年的風干,極易燃燒。如果是寺院,其內懸掛的帳幔、字畫等物,進一步加大了火災荷載。如果是民居,其內家具、衣被等,也是易燒不易滅者。?
?。?)殿高堂闊,連片成群,沒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極易蔓延。一旦其中一個建筑失火,就會引起火燒連營。發生火災時回廊就成為火災蔓延通道。文化古村落,也是民居連片,一旦起火,也是連片遭殃。?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暢的問題,如平遙古城最窄的通道還不足1米,無疑限制了常規消防車的通行,一旦發生火情,后果將不堪設想。而大多數古建筑遠離城市,道路崎嶇,消防隊不能及時趕到現場,加上水源缺乏,一旦失火,難以撲救。而位于只有狹小通道的古建筑群落中某些建筑物起火,由于消防通道的闕如,消防車也是難能直臨現場。?
?。?)由于建筑物自身,或其間的堆積物,或其間的電線與電氣等因素導致起火,而起火因素多而不定,也會給撲救造成一定的難度。?
3.“防”的對策和措施?
鑒于既往火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慘痛教訓,以及現存的古建筑仍然遭受火災的威脅,我們需要給出消防的對策,加強防災措施的實施。筆者供職的所在地――武夷山,是世界雙遺產地,有古越懸棺,有閩越王城遺址,有武夷宮,有閩北廊橋典型代表――余慶僑,有明清徽派建筑群落下梅村,還有革命老區的古建筑以及現代諸多建筑物等等。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對世界遺產的定義,古建筑屬于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共同瑰寶。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發展的標志,具有科學技術、文獻、歷史考古、美學藝術等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凡此種種,都必須加強保護,以保證其永續存在。故要求人們首先樹立預防為主的消防意識,防范于未然。?
3.1加強消防管理,杜絕“人為災害”?
古建筑消防工作側重于“防”字。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單位要切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在消防部門的指導下制定防火安全檢查和定期教育培訓制度,建立義務消防組織,建立防火檔案,制定滅火作戰方案,實施嚴格的消防管理。?
3.2設置可靠的防雷設施。?
由于古建筑一般都建在較高的臺基之上,接觸點高,木質干燥,周圍古木參天,極易引起雷電火災。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應縣木塔等古建筑在歷史上都曾遭遇雷擊。因此,設置有效的防雷設施是防火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并在每年雷雨季節之前進行檢測維修,保證完好有效。?
3.3建設消防水源和消防車道?
考慮到有些古建筑位于山上缺水地區,可以利用現代動力設備安裝由山下向山上專門送水的設備,或者建立消防水池。在不影響古建筑整體景觀的條件下,適當在古建筑群內修筑消防車道,以便消防車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內部,這樣有利于出水、登高撲救,減少火災損失。?
3.4科學、合理設置古建筑火災報警探測器?
根據初起火災較易撲滅的原理,在不影響原有古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和古建筑形象的前提下,合理的在古建筑內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電子監控系統便顯得尤為重要,且當建筑的耐火等級較低,消防設計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時,應采取增設消防設施的方式來達到防火。如增設以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為主的防火裝置和排煙系統。?
4.“消”的對策和措施?
要將消除隱患、撲滅火勢落實到實處,還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購買必要的消防器材(消防水帶、水槍、消防水泵等)并且能夠使用,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古建筑發生火災時,城市消防隊一時難以到達,利用以上裝備就會使古建筑單位具有消滅一般和初期火災的能力,達到自救的效果。?
?。?)古建筑所在單位及消防隊平時應多進行調查研究,熟悉古建筑的位置、建筑形式、結構特點、重點部位、道路和水源等情況,要充分估計風力和風向可能對火勢蔓延的影響,作好戰前準備,制定滅火預案,并定期演練。?
(3)滅火時快速查明起火部位、火勢發展趨向和火災威脅文物的程度,針對單體古建筑、古塔和古建筑群等不同對象,采取相應的撲救措施,必要時,要進行破拆古建筑,控制火勢。?
(4)古建筑群中廊房、配殿發生火災,已出現“火燒連營”之勢時,要重點布置力量,保護大殿、廳堂等主體建筑和轉移存放珍貴文物的建筑,阻止火勢向其蔓延。?
?。?)在山區的古建筑發生火災,如果危及森林的安全時,應在主要蔓延方向,對緊靠古建筑樹木的樹冠上射水保護,必要時可砍伐樹木,開辟出防火隔離帶,并組織力量,嚴格控制火勢蔓延,確保森林的安全。?
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結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后代負責的精神,通過努力,著力構筑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機制,要盡量多地采用先進的、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進行古建筑的防火、滅火工作,確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讓古老神奇的文化遺產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政府也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重視古建筑消防工作,多立項支持古建筑防火研究工作,撥款改善古建筑防火技術裝備。只有我們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探討思索,才能使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永久生命力。?
上一篇:
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內容是哪些? 下一篇:
消防設備安裝及使用14個必須掌握的知識